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十)| 研究生导师疫情防控显担当,关心指导不停歇
01
于文成,医学部临床医学学科博士生导师。为了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宣传知识,安抚在校学生的紧张情绪,于老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青岛大学全体同学进行了“正确认知,科学防范,携手同行,拥抱未来”的线上专题讲座,深入浅出、细致全面的讲解了新冠最新的防治策略和奥密克戎的特点,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配合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与此同时,于文成老师也积极组织自己团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线上教学,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学习情况。疫情阻隔了空间的距离,但是老师对学生们的殷切关怀和谆谆教导从未停止,一切一如往常,教诲如初,温暖如昨。
02
韩伟,医学部临床医学学科博士生导师。2022年春节后,青岛突发本土疫情,韩老师带队在城阳定点医院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面对数以百计的患者,她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每天工作到深夜。虽然身在前线,作为研究生导师,韩老师仍然牵挂着每个学生的科研和生活,只能在深夜里指导学生,安排实验进程,帮助所带博士后修改国自然标书,经常每天只睡1小时。韩老师专门抽出时间,线上参加组会,为即将毕业的研三学生预答辩,为每个学生的课题提出指导性建议。在疫情面前,韩老师毫不退缩,勇于担当,并教育自己的学生作为医学生,要迎难而上,为国家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韩老师身体力行地影响着每一位研究生,彰显一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担当与作为。
03
泮思林,医学部临床医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在此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泮老师在医院临床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是,无论多么繁忙,泮老师时刻关心着学生们的身体、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情况,经常召开线上会议指导学生们的科研工作,解答学生们遇到的难题,并指明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同时,泮老师积极号召大家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志愿工作中。在泮老师的号召下,他的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核酸检测志愿者工作,为学校的防疫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04
宋西成,医学部临床医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疫情突发之际,正碰上毕业年级研究生论文内审和外审的关键节点。在抗疫指挥一线工作近48个小时宋老师第一时间带领其他小伙伴和他的研究生一一进行了连线,第一时间给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带来学校、医院和他自己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为学生制定的多对一、全过程毕业论文修改指导“套餐”,其中的细致和贴心,被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称为“宝妈式”服务,为同学们吃下了定心丸,缓解了同学们焦虑和紧张的心情。
05
周祺惠,医学部口腔医学学科硕士生导师。青岛市疫情发生后,周老师主动请缨,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毅然奔赴学校,驻守实验室。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讲政治、勇担当,切实发挥“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尽管条件艰苦,周老师仍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周的组会照常进行,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周老师对课题组学生的实验尽心尽力地指导,有条不紊地安排大家的课题进展。并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他甚至戏说:“这段时间的工作效率还更高了。”
06
江亮,纺织服装学院硕士生导师。江老师在疫情期间驻校坚守,密切关注学生的科研与生活。江老师表示:“对于研究生而言,实验室是他们的主战场,课题的进展影响着他们的毕业,关系着他们的未来。”所以,在保证疫情防控条件的基础上,每周的组会照常进行,学生的课题持续推进,为学生的科研生活保驾护航。学生们表示:“虽然疫情突发,但我们仍是开朗的,因为有江老师的陪伴,我们很安心。”
07
王建勋,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疫情期间带队驻校,驻守在学校“抗疫”一线。王老师言传身教、立德树人,关心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在王老师的鼓励下课题组多名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投身到校内外的防疫工作中。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为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保驾护航。每周召开1-2次线上组会,深入实验室与学生充分交流,指导毕业年级学生撰写论文,高年级学生整理数据、梳理问题,研一学生阅读文献、设计课题。邀请多位专家进行线上讲座,开拓学生视野,为研究生科研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08
唐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在我校疫情防控时期,一直坚守在学校实验室,负责环境功能材料实验室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每天的实验室卫生打卡,保证实验室的日常安全卫生工作;坚持执行每周的组会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并调整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进展,发现并解决问题;了解课题研究前沿,指导学生做高水平科学研究,并推进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撰写;随时沟通解答研究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实验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到思想不松懈。
09
董铭心,药学院博士生导师。疫情期间,董老师恪尽职守,严格履行医学部要求的组会制度,对每位学生的工作进展都做了详细的点评与指导,使学生得以及时总结提高,明确下一步的目标任务;善于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当下的科研工作中;除了指导学生科研工作之外,给予学生照顾与关怀,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在疫情期间,多次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并尽可能为学生们改善当下的伙食。
10
陈东景,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吕学梁,经济学院硕士生导师。陈老师和吕老师作为经济学院驻守值班人员,在繁重的防疫工作之余,没有丝毫放松对研究生的学习指导。他们利用微信、腾讯会议等平台及时开展线上论文写作指导与修改,召开云端组会或者现场组会,关心学生日常生活。陈老师与吕老师字斟句酌地指导毕业年级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修改,循序渐进启发式指导一二年级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选题等。
11
陈洪连,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峻形势,陈老师在关键时刻讲政治、勇担当,义无反顾地选择留校坚守。作为学院院长,他每天奋斗在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两个战场,时刻牢记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全面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陈老师定期与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探讨学术前沿;密切关注研究生心理健康和生活状况,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和情绪困扰;时常慰问学生,激励研究生保持良好心态,做到战“疫”与学习两不误。陈教授对学生关怀备至,真正做到了“生活有关心,科研有指导,学业有规划”。
12
王春芳,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王老师在疫情期间,坚守育人初心,心系学生科研实验和毕业论文写作,每天坚守校园阵地,对于同学们的科研实验、毕业论文内容、SCI大修论文亲自把关,在严格防控的同时也不落下每周一次的中英文小组会,保障了同学们能安心开展工作,树立了教书育人的良好典范。
13
苏晓泉,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在留校值守期间,苏老师带领的生物信息团队的四位导师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才培养理念,积极展开线上教学、组会、论文指导与学术研讨工作。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导师组将经典计算机学科理论基础与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交叉结合,树立科学研究的严谨治学与探索精神,培养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新冠疫情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团队导师与同学们一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科学研究中。在导师们的带领下,陈俞竹、李坚、孙洋洋等同学开发了一系列生物信息新方法,相关工作近期发表于《iMeta》、《Medicine in Microecology》等优秀国产新期刊,用实际行动实践了“把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
14
张华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自2022年3月13日入校值班以来,负责浩园营养学系和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实验室安全以及学生防疫管理。张老师忠于岗位,恪尽职守,连续坚守工作岗位超过两周,多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课题交流、生活慰问以及心理疏导,实现研究生实验安全、平稳开展,保障了疫情期间营养学科工作的顺利开展。
15
李庆浩,物理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学校因疫情防控期间,他克服孩子刚出生的困难,继续坚守在学校科研一线,有力保障了实验室科研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因学校疫情防控给实验室带来了实验室手套箱氩气不充足、实验耗材短缺的影响,李老师号召所在课题组的研究生把实验室现有材料统一安排,节约使用,对课题组老师们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研究生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持,李老师还把课题组组会、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搬到了线上,李老师总和学生们说:疫情是带来了一点困难,但方法总归比困难要多!
16
臧树伟,商学院硕士生导师。疫情期间,臧老师带领同学们采用“大团队+小团队”研讨模式进行学术研究,持续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其中,“大团队”研讨模式采用“4+N”交流模式,由4位青年老师共同参与,围绕本专业研究生进行前沿文献研讨和学术论文交流,聚焦共性研究方法和创新创业领域理论学习;“小团队”研讨模式采用“1+N”交流模式,由学业导师针对所带的研究生进行前沿文献研讨和学术论文指导,聚焦细分选题领域进行理论和方法学习。前沿文献选取方面,主要由团队指导老师指定,聚焦综述类文献,以近3年文献为主,并且每学期进行文献更新;交流频次方面,大团队和小团队研讨均确保每周1次;具体内容方面,不拘泥于固有模式,可以是具体方法学习,可以是文献分享,也可以是小论文交流。
17
丁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医用材料与工程研究院硕士生导师。丁老师深刻理解研究生科研任务的紧迫性,在疫情期间主动留组值班指导研究生工作。耐心解释学校防疫政策的必要性,敦促学生制定疫情期间的科研计划,帮助学生理顺科研思路,解决科研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在服从学校防疫政策的大局下,为学生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18
王德昌,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疫情期间,王老师作为驻校导师坚守校园,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支持科研研究,将线下组会转为线上进行。同时,他还不定期巡查实验室,及时了解学生的科研状态和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做好研究生的情绪安抚和疏解工作,确保疫情期间研究生的情绪和思想健康稳定,保障学生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了疫情防控和科学研究两不误。
19
丁欣,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生导师。在疫情防控时期,丁老师严格遵守防疫政策、认真履行研究生导师义务。留校值守期间,坚持每日排查实验室安全隐患,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身体状况,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严格执行组会制度,确保疫情期间科研工作的平稳、有序开展。
20
杨富国,护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关键,值班就是保证,精准有序展开疫情防控。为了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杨老师奋战在学院抗疫的第一线。他以坚定的初心和无畏的坚守,切实落实好学校、学部、学院的制度,通过电话、工作群等形式落实停课不停学的工作,积极组织动员本科生、研究生投身到学校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筹备保障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展示了医者初心,践行医学使命、担任时代重任的精神风貌。
我校研究生导师用真情和行动筑牢疫情防线,用坚守和细致彰显责任担当。师生齐心,共克时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研究生的科研与生活正常进行。没有一场风雨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继续携手,共同向未来!
▼往期精彩回顾▼
△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战“疫”有我,使命在肩
△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八)| 守望相助,反哺情深!
△同心战疫 共克时艰(九)| “疫”不容辞,青大图书馆人在行动!
青岛大学
—QU_1909—
图文来源 / 研究生院
编辑 / 仲翔宇
审校 / 温馨 李琪 肖馨远
责编 / 魏喆吉 魏小平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